top of page
陳貺怡 Kuang-Yi CHEN

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所專任教授、美術學院院長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兼任教授

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當代藝術史學博士

研究專長:藝術研究方法、現代藝術史、當代繪畫思想、西洋藝術史、繪畫理論研究、當代藝術

信箱:t0517@mail.ntua.edu.tw
電話:(02)2272-2181 ext.2016
 
學歷
巴黎第十大學當代藝術史學博士 
巴黎第十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 
巴黎第十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學系學士 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
 
 
經歷
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所專任教授、美術學院院長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兼任教授。
同時是法國跨領域研究群組Intru成員。
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與博士班兼任副教授、法國布爾日藝術學院(Ecole des Beaux-arts de Bourges)交換教授、匈牙利EKF/Visual Art Institute VII Nature Art Symposium指導老師、法國圖爾大學(Université François‐Rabelais de Tours)藝術史學系訪問學者。
 
現任《雕塑研究》主編,《史物論壇》編輯委員,國立故宮博物院、國立歷史博物館、台北市立美術館、國父紀念館、中正紀念文化中心等各大館所以及臺灣畫廊協會審議委員,廣達文教基金會顧問,法國版畫三年展推薦委員。曾任國藝會藝評台、國家文藝獎、高雄獎、台新獎、中山青年藝術獎、聯邦新人獎、鴻梅新人獎等國內外各大獎項評審委員、國立編譯館/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審查委員。亦擔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米勒、梵谷、畢卡索、米羅、莫內,台北市立美術館高更、莫內,故宮博物院普希金美術館收藏展等國際大展策展/學術顧問。
策展
2019    「蔡國傑與石玩玩雙個展」(香港NIDO ASIA畫廊)
2018    「密閉花園」(看到藝術)
2017    「武裝的文化/文化的武裝-黃家龍的頭盔系列」(澳門全藝社)
2017    「窈渺」—董心如個展(采泥藝術)
2017    「坐看三百城」(澳門全藝會)
2016    「時空迴路:台灣-東南亞當代藝術交流展」(台藝大美術大樓實習畫廊、板橋435藝文特區)
2015    「學院時代」(台藝大九單藝術實踐空間)
2015    「複合物世代」(台藝大美術大樓實習畫廊)
2012-13    「巴爾札克-他方的觀點」(巴黎Maison de Balzac)
2010    「後學院」(有章藝術博物館)
2007    「藝術家的書-從馬諦斯到當代藝術」(國立歷史博物館)
2007    「自以為是台灣人」(也趣藝廊))
2004    「農情楓丹白露-米勒、柯洛與巴比松畫派」(國立歷史博物館)
 
期刊專文
陳貺怡,2018,September,〈這不是瑪格利特—的照片〉,《現代美術》,No.190,頁11-24。
陳貺怡,2017,December,〈2017台北美術獎的非評審感言〉,《現代美術》,No.187,頁6-14。
Kuangyi CHEN & Christophe Conmentale, « István Pető, peintre-graveur Trente ans de création au cœur d’une archéologie de l’imaginaire », Art & Métiers du Livre, numéro 312, Janvier-Février 2016, pp. 51-57.
陳貺怡,2014,December,〈雙年展策展中的理論生產〉,《現代美術》,頁6-15。
陳貺怡,2013,September,No.242,〈米羅晚期作品中的跨領域企圖〉,《歷史文物》,台北,史博,頁13-25。陳貺怡,2011,September,No.7,〈《金英雄.破神話》—評成東勳與劉柏村雙個展〉,《雕塑研究學術半年刊》,台北,朱銘美術館,頁27-53。
陳貺怡,2009,September,No.3,〈相對與複製—論劉柏村2008年雕塑近作〉,《雕塑研究學術半年刊》,台北,朱銘美術館,頁155-182。陳貺怡,2008,Jun,〈談米勒在同時代畫家中的特殊性〉,《歷史月刊》,頁18-23。
陳貺怡,2008,Jun,〈奧塞美術館的米勒收藏〉,《歷史文物》,頁6-23。
陳貺怡,2008,August,〈林布蘭與《夜巡》〉,《典藏投資》,頁109。
陳貺怡,2008,December,〈不像畫的畫?談抽象畫〉,《藝術與文學的盛宴,市民講座專輯38》台北,台北市立社教館,頁14-26。
陳貺怡,2006,Jun,〈繪畫的舵輪與準繩:達文西與繪畫中的科學〉,《科學月刊》,頁442-447。
陳貺怡,2004,August,〈淺談關於Jackson Pollock的幾點爭論〉,《藝術欣賞》,頁12-14。
陳貺怡,2004,August,〈陳幸婉與抒情抽象〉,《台北市立美術館館刊》,頁52-61。
 
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
陳貺怡,2015,〈周瑛作品中的材質主義與反材質主義〉,《海峽兩岸當代藝術研討會》,福州: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。(未出版)
Objet de luxe ou objet d'art: la parodie dans l'art de Dean-E Mei, colloque Jade, Or, Porcelaine à l'UPV, Montpellier, 2015.(出版中)
陳貺怡,2012,〈從藝術空間進入生活空間-裝置藝術的空間議題〉,《論述、氛圍-裝置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台北:台藝大,頁13-35。
陳貺怡,2011,〈「跨領域藝術」作為前衛的意識形態〉,《Cross-Art跨領域藝術中學術研討會》,台北:台藝大,頁15-41。
陳貺怡,2006,〈沒有繪畫課的藝術學校:包浩斯創校理念中的繪畫課題〉,《當代藝術中的繪畫問題-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台北:台藝大,頁92-103。
陳貺怡,2004,〈中西合璧的迷思-以趙春翔為例〉,《兩岸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》,台北:史博,頁 143-153。
 
國際展圖錄專文
陳貺怡,2018,〈模仿自然到文化產物—十七至二十世紀的法國風景畫〉,《俄羅斯普希金美術館特展》,台北:故宮博物院,頁30-51。
陳貺怡,2011,〈莫內:永遠的印象派畫家?〉,《莫內花園》,台北:台北市立美術館,頁54-70。
陳貺怡,2010,〈野蠻人高更與現代藝術的冒險〉,《永遠的他鄉-高更》,台北:台北市立美術館,頁48-65。
陳貺怡,2007,〈一個新的獨立藝術範疇:藝術家的書〉,《藝術家的書-從馬諦斯到當代藝術》,台北:史博,頁35-39。
 
專書著作
陳貺怡,2017,〈常玉與「巴黎畫派」〉,《相思巴黎:館藏常玉展》,台北:國立歷史博物館,頁58-73。
陳貺怡,2017,〈董小蕙的詩性庭園拓樸〉,《老院子、韶光、年華:董小蕙2017個展》,台北:國立歷史博物館,頁22-33。
陳貺怡,2017,〈指鹿圖/指路途:解碼陳曉朋的台北地圖〉,《指鹿圖:我的台北》,台北:大趨勢畫廊,頁11-14。
陳貺怡,2016,〈人獸互為隱的風景部署:談蘇旺伸的逃避主義〉,《動物莊園・蘇旺伸四十年繪畫展》,台北:台北市立美術館,頁40-53。
陳貺怡,2016,〈模控機器中的「裂解人」—談林宏信作品中的劇場性〉,《林宏信2016:微量裂解的總和》,台北:尊彩藝術,頁6-17。
陳貺怡,2016,〈當代藝術策展與變動的藝術史概念〉,《觀念藝術之後》,台北:台北市立美術館,頁26-37。
陳貺怡,2015,〈座落於灰色地帶的觀眾參與〉,《李明維與他的關係》,台北:台北市立美術館,頁64-87。
陳貺怡,2015,〈風景之思—淺談馮巍的風景畫〉,《精神的還鄉・馮巍油畫》,台北:台藝大,福建:福師大,頁14-17。
陳貺怡,2015,〈擺盪的自畫像—談林嘉文系列近作〉,《心律・變奏體》,台北:林嘉文,頁6-9。
陳貺怡,2014,〈「繪畫的真理」—談齊簡的《表面證物:公園》〉,《齊簡,表面證物:公園》,高雄:弔詭畫廊,頁14-29。
陳貺怡,2013,〈從「世界風景」到「當代風景」—談柯適中的風景畫〉,《界域:柯適中2013作品集》,台中:台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,頁4-7。
陳貺怡,2013,〈台灣現代藝術運動中女性藝術家的角色—一個方法學的問題〉,《台灣現當代女性藝術五步曲》,台北:台北市立美術館,頁70-81。
陳貺怡,2013,〈「目遇」而成的心靈之歌—記林桂華首次個展〉,《線。不設限:林桂華作品集》,台北:目遇畫室,頁22-35。
Chen, Kuang-yi(陳貺怡),2013,”Golden Hero in Shattered Myth- Steel Sculpture of Dong Hun Sung”(《金英雄.破神話》—評朱銘美術館成東勳鋼雕展), Sung, Dong Hun, Seoul, Art Project S, pp. 06-17。
陳貺怡,2012,〈當代晃遊者的臆造世界—談林宏信的繪畫近作〉,《迴身之地:林宏信個展》,台北:尊彩藝術中心,頁10-25。
陳貺怡,2011,〈藝術與精神性〉,《異象・藝象:藝術跨界聯展》,台北:張蓬潔,頁5-6。
陳貺怡,2010,〈知其所止,止於至善—談吳隆榮的油畫創作〉,《台灣名家美術100年:吳隆榮》,台北:香柏樹。
陳貺怡,2010,〈藝術家簡介〉,《馬內到畢卡索:費城美術館經典展》,台北:台北市立美術館,頁180-197。
陳貺怡,2010,〈寂靜的現實-談黃坤伯《靜•物》油畫創作系列〉,《黃坤伯畫冊》,頁4-5。
陳貺怡,2009,《「藝術進入生活」—現代主義的意識形態與策略》,台北:國立臺灣藝術大學。
陳貺怡,2004,《米勒、柯洛與巴比松畫派》,台北:時藝多媒體。
陳貺怡,2004,March,〈制式中的自由、衝突中的平衡—黃光男近作展〉,《搜妙創真—黃光男乙酉年水墨畫冊》,頁3-8。
 
國際學術研討會譯作
Edmond Couchot,陳貺怡譯,2007,〈自律與情感:數位藝術的新研究途徑〉,《想望科技-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台北:台藝大,頁61-72。
Gillaume Paris,陳貺怡譯,2007,〈H.U.M.A.N.W.O.R.L.D.〉,《想望科技-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台北:台藝大,頁106-136。
Jean-Michel Ponty,陳貺怡譯,2007,〈談法國之藝術學院教育〉,《大學與社會美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台北:台藝大,社教館,頁113-116。
Jean Lancri,陳貺怡譯,2006,〈二十一世紀的當代藝術,繪畫還剩下些什麼?〉,《當代藝術中的繪畫問題-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台北:台藝大,頁121-139。
Serge Fauchereau,陳貺怡譯,2006,〈二十世紀以來西方文化中的繪畫問題引介〉,《當代藝術中的繪畫問題-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台北:台藝大,頁61-71。
Serge Fauchereau,陳貺怡譯,2006,〈二十世紀人類與美感運動〉,《當代藝術中的繪畫問題-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台北:台藝大,頁80-83。
Serge Fauchereau,陳貺怡譯,2006,〈關於立體派雕塑的幾個觀點〉,《現代雕塑國際學術研討會「歷史積澱與境況標向」》,台北:台藝大,46-60頁。
Claire Barbillon,陳貺怡譯,2004,〈羅浮學院:法國第一個博物館學教育〉,《博物館專業人員養成與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-台灣與法國的對話》,台北:史博,頁109-115。
Catherine Mérot,陳貺怡譯,2004,〈法國文化資產業之專業化:以文化資產研究人員為例〉,《博物館專業人員養成與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-台灣與法國的對話》,台北:史博,頁215-224。
Patrick Farçat,陳貺怡譯,2004,〈規劃一個國立博物館的自主管理:以居美美術館為例〉,《博物館專業人員養成與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-台灣與法國的對話》,台北:史博,頁236-239。
Piet Pouw,陳貺怡譯,2004,〈歐洲博物館學教育概況〉,《博物館專業人員養成與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-台灣與法國的對話》,台北:史博,頁18-23。
Nicolas Sainte Fare Garnot,陳貺怡譯,2003,〈雅答瑪安德樂博物館的案例:面對危機時一個富創意的決策〉,《危機與轉機:新世紀的博物館/2003年博物館館長論壇》,台北:史博,頁116-119。
 
國際大展圖錄譯作
Marianne Mathieu等著,陳貺怡譯,2013,《印象、經典、莫內》,台北:聯合報系。
Chantal Georgel,陳貺怡譯,2008,〈畫家身份先於一切的米勒〉,《驚艷米勒-田園之美畫展》,台北:史博,頁24-30。
Chantal Georgel,陳貺怡譯,2008,〈米勒在巴比松的畫室〉,《驚艷米勒-田園之美畫展》,台北:史博,頁40-41。
Chantal Georgel,陳貺怡譯,2008,〈米勒時代的法國-鄉村文明的巔峰〉,《驚艷米勒-田園之美畫展》,台北:史博,頁84-86。
Chantal Georgel,陳貺怡譯,2008,〈楓丹白露/巴比松,米勒的圈子〉,《驚艷米勒-田園之美畫展》,台北:史博,頁116-119。
Dominique Lobstein,陳貺怡譯,2008,〈米勒與庫爾培的後繼〉,《驚艷米勒-田園之美畫展》,台北:史博,頁170-174。
Dominique Lobstein,陳貺怡譯,2008,〈米勒與庫爾培的後繼〉,《驚艷米勒-田園之美畫展》,台北:史博,頁170-174。
Christophe Comentale,陳貺怡譯,2007,〈藝術創作書:定義與現況〉,《藝術家的書-從馬諦斯到當代藝術》,台北:史博,頁24-28。
Monique Bauzat,陳貺怡譯,2007,〈書頁的邊緣:藝術創作童書〉,《藝術家的書-從馬諦斯到當代藝術》,台北:史博,頁46-49。
Frédéric Vincent,陳貺怡譯,2007,〈藝術家創作書:幾個當前的創作面向〉,《藝術家的書-從馬諦斯到當代藝術》,台北:史博,頁54-58。
Gilbert Perlein,陳貺怡譯,2007,〈妮基的創作〉,《妮基的異想世界》,台北:史博,台中:國立台灣美術館,頁14-24。
Sophie Krebs,陳貺怡譯,2005,〈巴黎,介於獨立藝術(art indépendant)與裝飾藝術(art déco)之間〉,《美好年代-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收藏展》,台北:時藝多媒體,頁14-19。
專文譯作
Christophe Comentale,陳貺怡譯,2015,May,〈視覺言說:法國雕塑家迪迪埃・史庫德若尼〉,《藝術家》No.480,頁414-437。
Christophe Comentale,陳貺怡譯,2015,June,〈伊斯特凡・培多(István Pető)—三十年的繪畫與版畫創作生涯〉(István Pető, peintre-graveur, au fil de trente ans de création),《藝術家》No.481,頁414-437。
Natalie Heinich,陳貺怡譯,2015,January〈談醜聞藝術〉,《今藝術》,No.280,頁146-149。
 
青少年藝術圖書譯作
Gillian Wolfe,陳貺怡譯,2006,《各種角度看名畫》,台北:維京國際。(榮獲票選年度十大好書)
藝術批評
陳貺怡,2004,March,〈中西合璧-趙春翔繪畫裡的空間探索〉,《藝術新聞》,No.74。
陳貺怡,2006,June,〈記憶與遺忘之間 —談林偉民的「記憶提袋」〉,《典藏今藝術》,頁244-245。
陳貺怡,2007,September,〈台灣藝術外一章—記自以為是台灣人〉,《藝術家》,No.388,頁517-519。
陳貺怡,2009,August,〈觀看的遊戲—李承道近作展「國王遊戲」〉,《藝術家》,No.411,頁
404-406。
陳貺怡,2015,January,〈林宏信新作:夢蝶、蝶夢、蝶夢蝶〉,《東西名人》(We:people)雜誌,2014年12月號,No.104 , 頁144-145。
KY.jpg
bottom of page